美国登月又又又延期了,不过这次拉胯的是马斯克! 当NASA宣布将“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推迟至2028年,这场世纪工程的延期背后,竟藏着马斯克与航天局之间的战略路线之争。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星舰登月舱,如今成为拖慢进度的关键变量,不是技术不够先进,而是这位商业航天巨子的野心,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插旗任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SpaceX为登月设计的星舰HLS着陆器堪称庞然巨物:52米高度相当于17层楼,1200吨载荷能力是阿波罗登月舱的百倍,614立方米的舱内空间甚至能容纳小型月球基地。 这套系统若能实现,确实能让美国在月球竞赛中实现降维打击。但现实是,基础型星舰历经四次爆炸才在去年八月完成首飞,更先进的V3型号和专用登月舱仍停留在图纸阶段。 更让NASA焦虑的是马斯克的开发模式。与传统航天“零隐患上天”的准则不同,SpaceX坚持“快速试错、迭代升级”的互联网思维。 这种模式曾创造出可回收的猎鹰火箭,但面对载人登月这种不容有失的任务,连续试错带来的不确定性让航天局如坐针毡。 尤其当特朗普政府要求在本届任期内实现登月政治目标时,星舰缓慢的进展直接打乱了整体部署。 技术挑战同样令人咋舌。按照马斯克的方案,执行一次登月需要上演“太空燃料接力赛”,14艘加油版星舰需先向轨道输送1200吨液氧甲烷,才能支撑登月舱完成地月往返。 这种复杂操作尚未经过任何验证,而中国选择的“先载人登陆再建基地”渐进式方案,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NASA与SpaceX的公开矛盾早已浮出水面。航天局官员曾直言“正在评估备用方案”,马斯克则在社交媒体反击“官僚体系阻碍创新”。 这场争执暴露出更深层的目标分歧:NASA要的是尽快重现阿波罗时代的荣光,而SpaceX着眼的是以登月为跳板,构建通往火星的星际航线。 尽管星舰团队在得州基地日夜不停地优化设计,但时间已成为最昂贵的成本。若按现有进度,2028年的新时间表依然充满变数。 美国或许需要接受“多线并行”的现实:既支持SpaceX完成颠覆性创新,同时保留更成熟的传统登月方案作为备选。 您如何看待马斯克“一步到位”的月球基地方案?在重大航天工程中,应该选择稳健推进还是技术跨越? 欢迎分享您的独到见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