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印度军媒称要学习中国,摒弃造不如买,但漏油事件犹如一记耳光

漏油中的印度国产光辉战斗机11月18日,印度国产战斗机“光辉MK1A”在阿联酋迪拜航展期间疑似漏油的视频风靡全球军事互联

漏油中的印度国产光辉战斗机

11月18日,印度国产战斗机“光辉MK1A”在阿联酋迪拜航展期间疑似漏油的视频风靡全球军事互联网,使得印度国产武器再次沦为全球笑柄。

印度国防研究所网站则第一时间刊文称,这是飞机环境控制系统(ECS)产生的冷凝水,并不是燃油。但无论原因是什么,在全球知名防务展上出现如此狼狈的场景,还是让印度武器质量糟糕的印象进一步被加深。

滑稽的场面,印度地勤人员用礼品袋“接油”

但对于印度国防工业来说,即便丢人次数再多,也比只会买,而不会造要强得多。就在“漏油”事件发酵的同一天,另一家印度知名军事媒体《印度防务》罕见地撰文表示,印度应该“学习”中国,应摒弃“造不如买”的传统思维,继续加强印度武器的国产化。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有意思,特意强调“印度殖民时代的‘造不如买’思维”,即把责任归咎于英殖民时期,这倒是符合它们一贯“甩锅”的文化传统。

文章表示,“买而不造”的国防采购方式无法满足长期的国防安全需求,最直接的后果体现在印度空军身上。截至2025年底,印度空军的作战机队规模已下降至约29个战斗机中队,远低于印度政府批准的、应对潜在“两线作战”所需的42个战斗机中队。

光辉战机

随着米格-21等老旧机型退出现役,不但与“对手”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也凸显出印度的采购体系难以以足够且快速补充退役机队空缺。造成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是印度长期偏好采购价值高的外国平台——例如法国“阵风”战机或俄罗斯苏-30MKI——而非投入艰巨而漫长的国产研发。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上世纪60年代的HF-24“风神”战机(该型战机实际由德国团队设计)外,到LCA“光辉”战机服役之前,印度的战机全是进口。

印度空军目前现役的主力战机包括前苏联/俄罗斯提供的苏-30MKI(不过后续大部分为印度本土组装)、米格-29UPG;法国提供的“阵风”、幻影-2000;英国(英法联合研发)的“美洲虎”,还不包括近二十年陆续退役的英国“堪培拉”轰炸机、前苏联/俄罗斯的米格-27、米格-21等。

总之,自印度建国以来共计装备了21款战斗机型(包括轰炸机),其中19款来自国外,仅有“风神”和“光辉”是印度国产——并且这两款都因性能低下而主要用于训练和后方防卫。

如果再算上运输机(例如美国的C-17“环球霸王”,以及即将采购的C-130J;德国的HS-748中型运输机、多尼尔-228轻型运输机以及西班牙运输机)、预警机(机身来自巴西,雷达来自瑞典的中型预警机EMB-145和机身来自俄罗斯,雷达来自以色列的A-50大型预警机)、教练机(来自英国的Hawk Mk-132高级教练机和瑞士的PC-7初级教练机)、加油机等辅助机型,那么印度空军的飞机至少来自十个国家:

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瑞士、乌克兰、巴西和印度。

并且这些国家还分成多个并不兼容的作战、指挥以及后勤、维护体系,你不可能让俄罗斯战机、法国战机,搭配瑞典(巴西)预警机和美国运输机实现彼此数据链互通。

对此,印媒略带羡慕地口吻表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空军愿意投资本国的科研体系,持续的国家主导研发,使中国能够快速设计、测试并量产先进战机,例如歼-20。”

仍在研发中的光辉 MK2

然后文章再次搬出“光辉”战斗机,认为其“最能代表这种困境”,该项目自1980年代启动,原意是打造米格-21的国产替代机型,但却经历数十年的推迟。

文章解释道,“尽管一些批评者将延误归咎于印度空军频繁修改其技术要求(即印度空军参谋部的定性需求总是修改),但近年的开源信息显示,‘光辉’的延误还源于其他重大因素”。

文章声称,截至2025年,印度订购的83架“光辉” Mk1A型,本应在 2024 年交付,却主要因供应链中断而延迟,其中包括其美制通用电气F-404发动机的缓慢供货。即便是在这个“印度制造”旗舰项目中,对关键外国零部件的依赖也严重拖慢了生产节奏,印度空军已公开表达对“光辉”列装速度过慢的不满。

“与此同时,由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发的 JF-17‘枭龙’战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显著成功,用户包括尼日利亚、缅甸,以及最新的阿塞拜疆,体现出另一种更为有效的联合研发路径。”

是的,在《印度防务》的这篇文章中,只字未提印度自身有什么问题导致“光辉”延误,把责任推给了美国供应商。

紧接着,文章表示,印度空军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造成战机型号过于复杂、后勤体系极为庞杂,全军拥有十余种不同的飞机型号。为填补能力缺口,印度仍不断寻求重大外国采购。其中包括2016年购买36架“阵风”,以及正在推进的多用途战斗机(MRFA)项目——计划采购 114 架外国战机并在印度生产。

AMCA

然后文章抱怨道,“这一招标仍在推进,而印度自己的第五代隐身战机——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才刚刚获得印度政府初步批准”。

2024年印度安全内阁委员会批准约1500亿卢比(约120亿人民币)用于AMCA的研发。但预计2028—2029年才能首飞(注:在我看来,2029年都够呛),2035年前后才可能列装的时间表下,MRFA被规划者视为必要的“过渡方案”。

“这种一边投资长期国产方案、一边同时投入数十亿美元购买外国平台的并行路径,凸显了印度防务战略的核心矛盾。”

在文章最后,《印度防务》总结道:随着中国空中力量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还实现了自给自足,印度持续依赖进口可能将在战略上付出代价,削弱其倡导的“自力更生的印度”(Atmanirbhar Bharat)政策。

全文看来下来,印度人就没认真反思过自己为何实现“印度国产”那么困难?“光辉”在迪拜航展丢人其实给出了答案:如此糟糕的质量,印度军方又怎么敢采购“印度国产”呢——80多亿美元采购90多架“光辉”,你真以为印度空军愿意掏这笔冤枉钱?

评论列表

东方亮
东方亮 15
2025-11-20 08:52
印度飞机是用来摔的
柏炎
柏炎 12
2025-11-20 09:13
很难理解这是佛教的发源地!这智商,怎么可能……
zcw475816
zcw475816 2
2025-11-22 15:05
印度对中国最大的误判就是”中国行,我也行”。
奋斗
奋斗 2
2025-11-21 01:06
光辉战机变暗淡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