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了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中国究竟布局了多久?   如果说今天中国手里的东风-

为了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中国究竟布局了多久?   如果说今天中国手里的东风-17、福建舰航母、歼-20战机这些“硬货”,已经让任何潜在对手在动手前都得再三考虑能不能打时,那2016年的南海危机那就是最危险的时刻。 那一年,中美海上对峙紧张到只要再走一步,就可能破局成冲突,这次经历,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意识到,单纯依赖谈判是靠不住的,必须用实力来确保安全。     从那以后,中国开始了一场跨度近十年的系统性布局,不只是搞军备,还把经济、科技、基础设施一起绑在了同一条绳上,战区改革让各个战略方向都能独立应对危机,装备更新速度前所未有。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中国海军一步步提升远海作战能力,歼-20大规模列装意味着对手想再随意抵近侦察已经不可能,东风-17这样的武器更是直接提高了对方的决策成本。     要让这些“硬实力”站得住脚,背后的经济支持同样关键,过去几年很多人觉得赚钱难了,竞争更激烈,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把大量资源调往了战略领域。   从2016到2024,国有资产总额翻了近两倍,科研投入也成倍增长,这些资金没有走进消费市场,而是投向了芯片、军工、材料等产业——这些暂时看不见利润,但一旦被封锁,能让我们有底气继续运转。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也是为了应对极端情况,一旦被美元体系排挤,国内经济依然有自己的支付网络作为后盾。     很多布局,早就悄悄渗进了普通人的日常,平时大家坐高铁是为了方便出行,但战时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运送海量物资和兵力。   全国冷链网络平时保民生,一旦港口被封,它就是维持供给的后勤脉络,西北戈壁上的光伏板,平常是绿色能源项目,在断供风险下则是稳定的能源生命线。   甚至偏远山区的5G基站,即便只覆盖几十户人家,依然能在紧急情况下保证通信和指挥不中断。     经过近九年的累积,这些基础设施、经济投入、军备提升已经织成一个庞大的“韧性体系”。它的设计初衷很直接,就是保证即便在极端封锁和围堵下,也能靠自己活下来,还能保有反击的能力。   这不是为了好战,而是为了让潜在对手觉得动手划不来,和平不是别人给的,是靠自身力量守住的。     当我国的防御能力已经让美西方任何挑衅都变得无利可图,战争就会成为最不现实的选择,这一整套布局,就是为了让我们有实力挡住威胁,让和平成为最自然的结果。   这就是中国过去九年一直在做的事,也是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有力办法。

评论列表

诚信为本
诚信为本 4
2025-10-26 14:07
只有自身强大了,对于敌人才能有威摄力
用户10xxx44
用户10xxx44 2
2025-10-26 20:10
原来如此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2
2025-10-26 20:13
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开启已表明外军的导弹已变成了废物!让你先发却是先毁,但愿双腿能高超音速奔跑!我们强大祖国,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