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比亚迪正式发布第五代DM混动技术,并以“亏电油耗2.9升,综合续航2100公里”的核心数据,再次改写了混动技术的性能标杆。首发搭载该技术的秦L DM-i车型同步上市,其惊人的能效表现迅速引发行业与市场的广泛关注。
技术突破:能效天花板再度抬升
据官方发布,第五代DM技术在全球最高46.06%的热效率发动机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的能耗控制。其核心突破在于,在亏电状态下(即电池电量不足,主要依靠发动机驱动时),百公里油耗低至2.9升。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当前主流混动车型的水平,甚至逼近了部分小型摩托车的油耗。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整套动力系统的高效协同。新一代插电混动技术平台对发动机、EHS电混系统以及动力控制策略进行了全面优化。
· 发动机高效区间再拓宽:热效率提升至46.06%,意味着燃油燃烧更充分,转化为有用功的比例更高,基础能耗得以降低。
· 电混系统效能提升:EHS电混系统通过优化结构和控制逻辑,实现了更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和更智能的能量分配。
· 能量管理策略更智能:系统能够根据实时路况、驾驶习惯和电池状态,智能决策何时用电、何时用油、何时油电协同,始终让动力系统运行在最高效区间。
市场影响:重新定义“省油”标准
秦L作为首搭第五代DM技术的车型,其官方公布的NEDC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2.9L,CLTC工况综合续航高达2100公里。这一数据直观地传递给消费者一个信息:在日常使用中,即便不充电,其使用成本也已堪比纯电动车型,同时彻底消除了里程焦虑。
对于市场而言,这意味着插电混动技术的价值主张被进一步强化。它不再仅仅是“有电时省油,没电时费油”的过渡方案,而是真正成为一种“全能型”的动力选择——既具备电动车的低使用成本和静谧平顺,又保留了燃油车的便利性和无里程焦虑优势。
此次技术迭代,无疑将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比亚迪通过其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持续在核心三电技术上投入并取得领先,构筑了深厚的技术壁垒。其他车企在混动技术路线上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大,必须加速自身技术研发以应对新的市场标准。
行业意义:推动混动技术主流化
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其意义超越了单一车型或品牌。它标志着插电混动技术正式进入“亏电油耗3升时代”,极大地提升了混动车型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吸引力。
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现阶段,低亏电油耗的插电混动车型,被认为是满足用户低碳出行需求与现实使用条件之间最平衡的解决方案之一。比亚迪此次的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推动混动技术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化进程,加速整个交通出行领域向低碳化转型。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以其颠覆性的亏电油耗表现,不仅巩固了自身在混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重新划定了混动技术的竞争门槛。秦L的率先搭载,让消费者能够即刻体验到这种“近乎纯电体验,无里程焦虑”的出行方式。这一技术成果的落地,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重心,正从单纯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转向对全场景、全工况下极致能效的追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