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12、王牌等均受限!判决书要求:“北汽制造BAW”全面禁用“北汽”

北汽集团的胜诉比想象中更彻底一点。一周前的11月22日,北汽集团曾发布声明表示,近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人民法院就

北汽集团的胜诉比想象中更彻底一点。

一周前的11月22日,北汽集团曾发布声明表示,近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人民法院就某汽车企业不正当竞争案件作出的一审胜诉判决。法院认定,该企业使用“北汽”及含有“北汽”字样的标识,损害了北汽集团的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依法判决其立即停止使用含有“北汽”字样的企业简称,并需公开登报声明以消除不良影响,同时向北汽集团支付经济损失赔偿及维权合理开支。

(212出师遇阻!北汽集团胜诉,北汽制造将不得再用“北汽” | 飞灵)

在这一周后,飞灵汽车获悉,北汽此次胜诉程度其实远比公告中说的范围更广。根据飞灵汽车获得的信息,此次判决书明确指出:

北汽集团长期在交易文书、媒体报道、自媒体宣传等各类商业活动中持续、广泛使用“北汽”“北汽集团”作为企业简称,并持有多项“北汽”“北汽集团”相关商标。经过数十年发展,“北汽”“北汽集团”企业简称已在相关公众中建立起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具有明确的商业标识意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关联关系,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简称”。

因此,未经许可使用“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车”“北汽制造”“北汽王牌”“北汽212”等均属于严重侵权行为,北汽集团将以法律手段持续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在判决书中,明确了某汽车企业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BAW)”。这意味着,其实不止是212,目前在公告中出现“某汽车”将不能再使用包含“北汽”的品牌名进行宣传,包括此前其简称的“北汽制造”也不能再使用。

目前,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BAW”)目前主要使用“BAW”作为品牌标识,旗下有致胜王牌、卡路里、212等子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元宝汽车。由于历史原因,再加上混淆视听的宣传,其实外界很难将这些产品与北汽清晰地分辨出来。比如212,通常会被叫作北汽212,这看起来更像是北汽集团的产品。而且,由于在发展中的资产重整,使得不少人对北汽集团和北汽制造BAW两家公司的认识完全处于错误的理解上。

比如,至今有不少人认为北汽制造BAW才是北汽,而北汽集团是新重整出来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和现实的。

回顾历史,1958年成立北京汽车制造厂,经过历史的变迁多方资源整合,后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北汽集团传承了老厂的深厚底蕴与工业基因,如今已成长为一家立足首都、面向全球的综合性汽车制造集团。

而如今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一家2001年成立的公司,其名称中的“有限公司”是关键标识。它的前身确实是北汽集团的子公司,但这一关系在2015年发生根本改变——随着股权转让完成,公司正式脱离北汽集团体系,转为民营企业,自此与北汽集团再无关联。法院认定,在此情况下后者继续使用与知名品牌高度近似的标识,足以造成市场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时间节点来看,2010年9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由此,北汽集团正式成立。而在北汽制造BAW这边,发展的脉络也很清晰:

2001年,北京汽车装配厂与北摩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重组,成立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BAW前身),公司以“北京汽车制造厂”为企业字号。2007年9月,BAW股权划转给北汽控股,成为北汽集团子公司。

2010年9月: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BAIC Motor)成立,BAW资产被划归至股份公司。此时的BAW在北汽体系内已处于边缘地位,因产品线老化、盈利不佳而难以获得资源倾斜。随后的2012年11月:为保证上市资产优质率,北汽集团将盈利状况不佳且非全资控股的BAW从北汽股份中剥离,由集团层面直接管理。

在2015年12月,北汽集团将持有的51%北汽制造股权挂牌转让给北京汽车装配厂,后者是民营企业。2016年5月,BAW成为北京汽车装配厂全资子公司,与北汽集团彻底脱离关系。

2020年5月,富路集团控股BAW北汽制造,北京汽车装配厂则完全退股。BAW总部从北京迁至青岛。随后,北汽制造BAW开始转型,推出了小型卡车、微型电动车、212以及致胜王牌等。

北汽集团和北汽制造BAW两者的区别其实非常明显,北汽集团是以高端合资品牌和自主新能源品牌为核心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北汽制造BAW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北汽的军工品质基因和经典越野车能力均在北汽集团中获得传承和发展,是老北汽所在。而从发展来看,北汽集团也传承了老北汽的历史文化和DNA。其代表性的“北京”牌越野车目前在硬派越野市场中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

据官方披露,2025年1月至10月,北京越野累计销量达到11.3万辆,同比提升高达110%。仅仅在过去的9月和10月,其月销量已连续站上1.5万辆的新台阶。而“北汽越野”则是“北京”牌越野车的代指。而此次法院裁决之后,品牌名的专一性得到了确认,这将有利于北汽在发展中对品牌的塑造——在此前,北汽制造的BAW曾多次因为负面舆情而对北汽集团形成了冲击。

让北汽回归北汽,BAW回归BAW才是正确的商业竞争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