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JIE散东风有限DFL几大总部,说是减少管理层级,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在2023年左右,东风有限(DFL)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核心就是 “撤销”了作为独立法人的东风有限(WH)总部; 将旗下的(GZ)核心事业部(如东风日产、东风启辰等)直接提升为东风集团的一级子公司。 根据新浪新闻2025年5月4日的报道,东风有限在2023年初进行了重大组织架构调整: 2023年初时,东风有限与东风日产两级总部开启一体化整合运营,撤销东风有限五大总部及下设机构,职能转移至东风日产相应部门,同时设立东风有限武汉办公室。 这一调整明确涉及撤销原有的独立总部架构(包括武汉总部),将其职能整合至东风日产,并在武汉设立协调性质的办公室。 当时官方宣布的改革目的,正是这两点: 减少管理层级:以前是 东风公司DFM→东风集团股份 DFG→ 东风有限(DFL)总部 → 东风日产等事业部。 改革后变成了 东风公司DFM→东风集团DFG → 东风日产等。 直接砍掉了一级“婆婆”,让集团的指令能更快传达到前线。俗称扁平化管理。 提高决策效率:层级减少了,审批流程自然缩短,面对市场变化能够更快做出反应。通过取消DFL总部这一合资公司层面的核心管理机构,东风集团可以更直接地介入和掌控最赚钱的东风日产等业务。 这背后是中方股东在合资公司中寻求更大主导权的体现。解散”而非“重组”的震撼:通常企业改革是“重组”或“优化”,而“解SAN总部”这个词非常强硬,反映了当时改革的决心和问题的严重性,也让人感到些许震惊和唏嘘。 责任明确:东风日产作为“带头大哥”,其经营责任与权力更加对等,业绩导向更清晰。 成本优化:直接取消了整个总部层级的运营成本。 强化集团掌控,优化资源配置:在旧架构下,东风集团需要通过DFL总部才能管理其最核心的利润来源——东风日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集团与核心业务。改革后,集团可以更直接地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倾斜给表现最优异的单元,避免在合资公司层面产生内耗。 [太阳][太阳][太阳] 下图为即将调整前的东风公司架构图,不过从此图可以看到——东风日产(东风有限)以及东风科技(东风零部件),子替母职! 也就说说东风有限是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东风英菲尼迪、东风启辰、东风零部件的母公司,但是目前由大儿子大师兄代替师母来行使管理权限。 东风科技同样是东风零部件集团的子公司,同样子替母职。 由此有人建议,不如取消形式上的母壳,真正让大师兄大儿子当家做主不是更好?也许正在这条路上探索,分段逐步实现罢了,特别是东风科技(东风零部件集团)有没有可能提升至集团管理呢?